发布时间:2022-04-15 09:58
4月2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开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创建名单之一。
近年来,开江县立足发挥释放集成改革的综合效益,把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重大改革平台,以改革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整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改革事项,系统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市场运营、集体经济培育等6大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耦合度和穿透力,园区先后获评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和全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等殊荣,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赋予了强大动能。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开江因田而生、因田而美、因田而兴,有近32万亩的优质稻田资源。
近年来,开江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水产养殖,循环养殖虾蟹,年产量5700吨、年产值13.7亿元,实现了“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嬴”。优质稻、大闸蟹、小龙虾亩产综合效益基本实现“千斤粮万元钱”。
“目前园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8个,‘稻田+’有机鱼、稻蛙香米通过有机认证,‘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种养循环+有机认证’的开江绿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开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规划启动建设“稻渔之窗”微田园综合体、“乡愁记忆”省级旅游度假区、“开江粮仓”游学区、“田米水乡”AAAA级旅游景区和“川东红源”山地游击体验区“五大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已经建成美丽乡村特色院落、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区、李家大院等景点,形成田镇、田院、田居、田景和田品独特景观,成为“成渝远方·田城开江”的现实写照。
为搭建农事集成服务商平台,开江县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专家大院4个,建成为农服务中心、数字农业信息平台和智慧农业管理中心,配套自动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机械化设备2000余台,农业机械率达到96%,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到98%,高素质职业农民村民小组占比达到90%以上,园区劳务服务、土地托管、农资购销、生产技术、信息云等“农事一体化”体系加快形成。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走进园区,一片片水田波光潋滟,与蓝天白云相互交映。田间,园区的工人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忙着手上的活计。据了解,园区不少工人都是任市镇转洞桥的村民,平时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的居多,比起赋闲在家,在园区里面务工还能为家庭带来一部分收入。
“我家有生病的老人要照顾,平时有空就来园区打点零工,一天有80块钱的收入。一年算下来能够为家里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在园区务工的郑运英对记者说。
郑大姐的工友蒋昌菊是园区内三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常用工,她笑着对记者说:“我在公司上班已经有两年多了,每个月有2000多的工资,一年下来也有2万多的收入。”
产业园始终把促农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园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自主发展、飞地发展、资金托管发展等模式,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先后成立了76家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采取“产业基金、‘政融保’融资、政府担保贴息”等财政金融政策带动农民发展“稻田+”产业,带动园区内外就业人数达1.46万人,探索建立“33211”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机制,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2.7%。
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开江按照省委以片区为单位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部署要求,将地理位置、产业布局、生态功能、民俗相近的5个乡镇67个村纳入园区规划,统筹布局“一环三区三园五点”,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导区、川渝毗邻地区共同富裕先行区、成渝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区规划面积达到460平方公里。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重庆市梁平区合作,按照“一桥一环三区”总体布局,规划建设开梁合作示范园区,发展30万亩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携手打造川渝毗邻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平台。
“我们始终坚持‘园区发展一体推进、社会事务属地管理’的总体思路,构建‘领导小组+党工委(管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乡镇’管理体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园区发展规划、改革创新和支持政策等重大事项。”开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园区统筹、协调、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为园区规划编制、重要政策、重大问题、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5个乡镇负责辖区内涉及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等工作。□图/开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文/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科 通讯员 王小霞
来源: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