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0 09:23
编者按
《人民日报》4月19日在经济新闻版刊发《四川渠县盘活七万余亩耕地资源:昔日撂荒地 今变丰收田》,重点报道我市渠县在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加快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整治撂荒耕地、力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工作的具体措施和经验成效。这是《人民日报》首次关注报道我市此项工作,现予转发。
春光正好,暖阳高照。四川省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市渠县定远镇桔园村,翻耕的土地平铺在田间。远处,旋耕机的轰鸣声不断。翻耕过后,看着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重焕生机,村民们的脸上满是笑容。
定远镇党委书记张雪梅介绍,近年来,镇里推行县上提出的“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公司+经营主体+农户”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劳务公司负责土地整治,再将整治后的土地流转给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目前,全镇已完成4000余亩的撂荒地整治。
“渠县各乡镇总共整治撂荒地7.16万亩,均采取‘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公司+经营主体+农户’模式重点种植发展大豆等油料作物,力争打造成远近有影响的优质粮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渠县县委书记王飞虎介绍。
“土地流转后,不但有流转费,还能到村里的橘子园和药材基地务工。”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费开琴说,“现在轻松又省心。”
作为农业产粮大县,为盘活耕地资源、推进撂荒地复垦,渠县全面落实撂荒地整治奖补资金,推行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当地不但鼓励和扶持粮食经营主体流转撂荒耕地从事粮食生产,还组织劳务公司、帮扶队、助耕队帮助农户、农业经营主体“代耕代种”,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谁来经营”等问题。
渠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撂荒土地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全县70%的撂荒地已由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流转盘活,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为稳住粮食基本盘,渠县今年将围绕全县计划种植大春粮食作物162.3万亩、产粮61.3万吨的目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力推2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稳粮提质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把“粮袋子”“菜篮子”变成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人民日报记者 宋豪新
(转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9日第10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