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2 09:50
近年来,宣汉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条件改善,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实行宜机化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田并大田 推进农田宜机化
“以前的‘豌豆角田’现在成了层层的大梯田,山坪塘和沟渠修到了田地边,硬化道修到了家门口,农业宜机化建设为我们农民铸起了‘聚宝盆’!”胡家镇鸭池村村民赵全昌说。
一直以来,旱地零星小块,稻田湿害严重,低温、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了宣汉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宣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探索破解农业生产难、行路难、运输难等瓶颈。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71.56万亩,配套田间存贮池7.1万立方米,田间管网18.94万米,建设农村机电提灌站286个。已完成“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5500余亩,新增耕地面积350亩,开垦复耕撂荒地1500亩。
“铁牛”代耕牛 实现农业机械化
“这些年我们县集中打造高标准农田,机器通达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水平大大提高了!”君塘镇大渔村村民桂刚流转的1000多亩田地,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种、防、收、管”等环节全部使用机器作业,用工少了,赚钱却更多了。
据县农机化推广站副站长汪久鸿介绍,从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宣汉依托惠民政策的刺激、撬动和引导,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大、中、小型农机具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在全县所有乡镇基本实现“铁牛”取代耕牛。
农民变工人 促进农民职业化
“以前,我种田靠人力,一年到头除了肥料、农药、种子,剩不到好多钱。这些年,我借助上级项目支撑,投资1000万元,改造了宜机化田地1500亩,试验播种的300多亩油菜喜获丰收。”胡家镇鸭池村村民袁军坦言。
现在,随着农业宜机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过去仅靠体力和原始生产工具的传统农民变身为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
近年来,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宣汉出台了多项举措,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等方面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支持他们创办各类经营实体。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92个,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6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有效推动了全县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宣汉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勇当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振兴“主力军”作出了积极贡献。
□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社特约记者 张平 通讯员 程维森
来源: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