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7 16:17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百米”……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百姓。
近年来,通川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教育为本 打造公平共享教育强区
走进通川区二小巴山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完善的实验室、标准化的操场……
作为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品质的公办小学,巴山学校位于莲花湖片区北侧,总用地面积约20.17亩,建设有教学及辅助用房、运动场、室外景观、地下停车场以及各类附属设施,是通川区着力优化片区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实施的重要民生项目。同时,还构建了科学、专业、规范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打造了一支身心健康、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队伍,为学校高质高效教育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优化莲花湖片区教育资源的重要民生项目——通川区二小巴山学校今秋正式招生开课。该校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强化了师生健康管理和心理疏导,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通川区二小巴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周顺彬告诉记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学校将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有序开展,充分满足莲花湖片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打造人民满意教育。
近年来,通川区深入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改革,全力构建通川教育高品质发展“126”体系,提升工作效能,顺应群众期盼。
学前教育扩量提质。加强公益性学前教育服务力度,围绕“主城区学前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定期督导,2021年通过新建、回购的方式,新增学位2200个,通川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优质格局逐渐形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通川区通过“行政推动、教研带动、学校行动”三位一体的推进方式,以“课堂、课程、课题”进行三课统整,以“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带动品质课堂建设。健全中小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召开质量分析会,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终考评,强化结果运用;加强教育教学指导,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各校制定品质课堂建设实施方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不仅如此,通川区推进高中教育稳步发展,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新高地。不断加强与北大培文深度合作,制定了《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市高级中学培文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办学目标,推行“五导四动”课堂改革模式,细化了学科竞赛、课堂改革等提升举措,着力打造通川教育全新品牌。2021年9月,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鸿鹄高级中学建成并招生投入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全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完善了通川区高品质教育架构。
目前,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对外交流等办学模式正成为通川区全方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完善医保 打通服务“最后一百米”
小雨初歇,刚出门干农活的青宁镇天断村村民鲁登明,顺路来到他家附近的“天断村便民服务室”查询医保办理情况,坐在工作台前,他只花了几分钟就办理妥当。“以前不少医保业务需要到区上医保中心办理,来回一整天不说,还得开销上百元。现在出门干活顺路就办好了,既省钱又省力。”说起医保的“新变化”,鲁登明忍不住连连称赞。
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变化,得益于通川区启动的“区—乡镇(街委)—村(社区)”三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将医保经办服务权限下沉至基层,建立医保队伍等办法,切实打通了医保服务“最后一百米”。如今,通川区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享受到下沉式、标准化的医保服务。
“现在共有24项医保经办业务下放到社区,比如:异地转诊人员备案、住院费报销、参保人员电话号码新增和更改、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等,居民办理医保业务直接到社区就可以了。”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医保工作人员倪正清告诉记者,医保经办业务下沉实现了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医保公共服务体系是公益性的基础民生工程,是服务群众的主要载体,体系不完善和权限下放不到位是制约医保服务惠及广大群众的核心问题。为此,通川区从权限下放入手,分层级将24项医保服务权限下放至19个乡镇(街委)便民服务中心和20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18项医保服务权限下放至46家定点医疗机构,15项医保服务权限下放至万盛、东升等200余家定点药店。同时打破区域经办点异地办理隔阂,让群众走到哪里,哪里就可以办理,真正实现了全区通办。
除了权限下放到底,医保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也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川区政府统筹19个乡镇(街委)和206个村(社区),经过各乡镇(街委)筛选报送,共228人充实到基层医保队伍之中。
据了解,通川区三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以来,为确保各级医保服务窗口落地见效,通川区医保局和区委改革办、各乡镇街委、区行政审批局、网络运营商初步建立了联席机制,积极协调推动电脑、高拍仪、读卡器、打印机等医保经办服务所需设施设备的筹备工作,组建医保专网,以高标准、高质量保障群众办事方便、快捷,让群众在本村、本社区就可以办理医保业务。
截至今年7月底,通川区三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各级医保窗口已开展居民参保登记、住院费用手工报销、异地转诊人员备案等24项医保业务。自改革以来,各乡镇(街委)及村(社区)医保窗口办件量突破10000件,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的目标。
“除了‘区—乡镇(街委)—村(社区)’三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外,我们改革的重点将拓展至‘区—乡镇(街委)—村(社区)—小区’的四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上,目前已经有钢花、金兰、凰城壹号、江湾城4个小区能正常办理医保业务。”通川区医保局局长邓亚军表示,在汲取试点经验后,将对符合条件的小区全面推广,把医保服务真正搬到群众家门口,同时探索无纸化、零单据网上业务办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愿景。
老旧小区改造 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老旧小区是城市的“里子”。近年来,通川区启动了41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工310个老旧小区,惠及4.7万户居民,经过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功能明显完善,颜值大大提升,一批批整洁美观、特色鲜明的示范小区脱颖而出,成为达城老旧小区改造的“标杆”,川鼓大院就是其中之一。
川鼓大院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房屋均为砖混结构步行梯。由于建成时间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地下管网老化,院内许多市政管网管线裸露、雨污横流、道路破损。
“住惯了舍不得搬,但老旧小区各种设施又跟不上时代。”这是通川区凤北街道高家坝社区川鼓大院居民冉小玲的烦恼,如今,随着小区改造完成这些烦恼也不复存在。冉小玲说,以前院子里路面坑坑洼洼,也没有规划停车位和小广场,小区看起来很破旧,改造后的院子规划了停车位、建了休闲小广场,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平整的沥青路,重新“装修”过的小区焕然一新。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们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针对性地精准设计改造,努力做到应改尽改,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感。”凤北街道高家坝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仕华介绍。
川鼓大院的老旧小区改造,只是通川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推进的一个缩影。为补齐末端治理,破解老旧小区的管理难题,通川区在积极构建“社区党委—小区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共管共享。探索“社区治理+居民自治+物业管理”模式,规范梳理物业企业职责,实现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简易到专业。目前已完成改造的49个示范小区中,12个引进物业公司管理,37个实现自治管理。探索试点共享服务设施,提升居住体验和凝聚力,如文明大院试点建立共享食堂,为老幼病残群体提供生活便利。
此外,随着城区30个共享驿站的推进建设,广大户外工作者和市民群众在这里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彰显了城市文明的程度,现已成为通川一张靓丽的名片,也让通川这座文明城市更有温度。
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今后,通川区还将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共建共享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洁 刘欢
来源: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