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0 19:10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9月27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位于第五单元的“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氛围墙,展出了国家级非遗文化产品——四川省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市渠县的刘氏竹编代表作品《莲籽花器》。
《莲籽花器》由刘氏竹编第二代传承人设计打造,灵感来自中国的莲蓬,七个瓶型姿态各异各有千秋,单独摆放可自成一格,三五成组,则高低错落,韵律十足。这组展品形似莲蓬,带着天然的清新之感;千丝扣瓷,展现着手工作品的温暖人情。
刘氏竹编,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工艺技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2008年,刘氏竹编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5月21日,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刘氏竹编成龙头
带动全县形成竹编产业群
渠县慈竹以株高节稀、拉力强劲、纤维柔韧性好为特点,是“刘氏竹编”的主要生产原材料。优良的地域环境,充足的竹编原材料,便捷的交通条件等优势,成为发展竹产业的地理资源优势。2019年,根据县政府规划,三汇镇沿河地带发展滩涂竹栽3000余亩。
刘氏竹编以提花编织法为特色,竹片每厘米分为32至48丝,以素雅织画为主;刘氏竹编工艺是用慈竹作材料,手工制作生产工具,编织生活用具,在此基础上衍生、创造出来的编织工艺,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刘氏竹编的作品设计新颖,首创的以竹作画技艺精湛,具有“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的艺术特点。
截至目前,刘氏竹编已获得国际国内奖项30余项,相继在成都和京广沪等十几个城市设立展销门店,通过广交会、世博会、工艺品展销会等渠道,“刘氏竹编”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的各大城市、风景区、纪念品馆也深受欢迎。
在渠县成立的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目前拥有骨干竹编技师50余人,其中竹编工艺美术大师1人,竹编工艺美术师、助理美术师10人;相关经营人员300余人;年销售收入稳定在1000万元以上。以刘氏竹编公司为龙头,带动竹编生产、销售单位10余家,形成了渠县竹编产业群,专业和业余从业人员5000余人。
2017年2月,渠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竹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建设四川经济、生态、文化强县目标,培育竹林资源,做大竹编产业,做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品牌,通过引投资、促产业、上规模、增就业,进而实现经济、生态、文化协调发展,良性循环,使竹产业成为渠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氏竹编传承人
带出5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渠县刘氏竹编,以刘嘉峰独创的编织工艺命名,现已发展出数百个花色品种系列竹编艺术品。近十余年,刘氏竹编的传承人一直在努力打造民族手工艺轻奢品牌,步履不停,将传承了几千年的竹文化浸润到生活里,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延伸,与茶道、花道、香道、文玩相结合,实践了“居不可无竹”的文化理念。
刘嘉峰,1946年生,汉族,渠县静边镇人。1972年,刘嘉峰受“提花织物”织造原理的启发,发明竹编“提花编织法”,将立体竹编与平面竹编方法结合,形成了这种新的瓷胎竹编样式。即先以平面竹编方式编织一个带有图案的矩形平面的竹编,再将平面矩形的竹编围在瓷胎中部,以藏头编法将接头与中间的平面竹编进行衔接。
1980年,刘嘉峰带领5个徒弟开始创业。通过刻苦钻研、不断完善,竹编工艺更加精湛,艺术性和鉴赏性更加高端。小巧如几十厘米的瓷胎竹编工艺瓶,大到高100多厘米、直径数十厘米左右的巨型摆件,均驾轻就熟,并能按客户意愿接单定制。先后推出提花瓷胎竹编、竹编字画、竹编宫灯、竹编台屏、竹编屏风和双面竹丝编等竹编系列工艺新品。
8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匠人代表汇聚成都,大咖云集共话匠心,也一同探讨传统文化产业振兴。当天,刘嘉峰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颇为自豪地说,现在自己的徒弟中,已经有5位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我这一辈子都在搞这个东西(竹编)。现在来看,做得也不错,也比较有成就,在全国也算名列前茅。”刘嘉峰告诉记者,现在,他一家人都在从事这个行业,儿子从北京回来,决定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女儿和儿媳也加入其中,“我已经把技术都传给徒弟们了,通过大家这些年的努力,也算是后继有人了,比较欣慰。”
编辑:唐庆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