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9 20:51
秋色宜人,在宣汉县天生镇新芽村的高标准农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播种油菜,村民向森林喜上眉梢,“这些年可是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一个接一个,种粮越来越有奔头。”
在宣汉县庙安镇舒家大院农家乐里,村民田淑先和舒光碧正在厨房里准备客人预定的饭菜,“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方便,生活真的很安逸。”
在宣汉县君塘镇湾桥村的德文堂里,一场关于“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乡风文明”的“板凳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
田野尽丰景,乡村气象新,农民日子美,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在4271平方公里的巴渠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近年来,宣汉县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产业、扮靓乡村,奋力争创乡村振兴显着县,为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勇当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振兴“主力军”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紧抓农业生产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走进天生镇新芽村,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新鲜泥土的清香与雾气在空气中交织弥漫,放眼望去,不久前种上的土豆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弯着腰播种油菜。
78岁的向守章提着塑料桶,行走在地里行间撒着肥料。“我家用‘芋—油’模式套种秋洋芋,享受了政府免费提供的种子、肥料,共种秋洋芋和油菜两亩多。”向守章乐呵呵地说道。
“现在,新芽村的晚秋‘芋—油’种植模式是我县紧抓粮食生产的举措之一,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老百姓增收致富。”宣汉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像天生镇紧抓农业生产的景象正在宣汉全域上演。在君塘镇大渔池村,村民桂刚正在地里打排水沟,一旁的村民们正往地里撒着麦子。
“今年,我种植了水稻、油菜、小麦等,流转了土地一千多亩,年收入能达到一百多万。”2013年初,桂刚放弃了外地高薪营销职业,决定返乡创业,成立了宣汉县海平种植家庭农场,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新兴职业农民。“田成方,大农机来回跑;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让咱种粮人底气更足。”
“以前的‘豌豆角田’现在成了层层的大梯田,山坪塘和沟渠修到了田地边,农业宜机化建设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为我们农民铸起了‘聚宝盆’!”大渔池村党总支书记陈勇波说道。
近年来,宣汉县立足山区实际,探索创新“长藤结瓜”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宣汉已累计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总面积80万亩。
乡村振兴,农业生产是根基。宣汉县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发生深刻变革,从靠传统经验到靠机械生产,“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2021年,宣汉县农业总产值达130亿元,粮食播面146.6万亩、粮食总产59.9万吨,播面和总产的增速、增量均居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市第一位,被纳入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行走在深秋的庙安,漫山遍野的李子树如绿绸缎般铺展开来,一座座特色农家小院掩映其中。在东东农家乐里,黄孝东端出刚刚出锅的菜肴,招待着前来游玩的客人。
“产业发展起来了,景区建起来了,游客多起来了,生意好起来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了。”黄孝东笑着告诉记者,“每年开农家乐的收入有10万余元,还种植了8亩多的李子,一年能赚5万余元。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顺着蜿蜒的沥青路,记者来到了庙安花果山景区,走上“爱李”观景平台,美不胜收的风景尽在眼前。“春观光、夏品果、秋摘果、冬赏雪,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好耍!”村民王福志一脸自豪地说道。
“以前这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李子产业带动旅游发展,不仅给村民带来额外收入,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庙安镇党委书记粟博脸上满是欣喜。
近年来,庙安镇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乡村新面貌。推动美丽乡村由“建设”向“经营”转变,以脆李示范片为核心,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力,让游客来了有风景看、有果子吃、有商品买。
今夏,庙安镇洞子村满山的脆李迎来丰收,一筐筐李子销往全国各地。34岁的张建华通过直播销售李子4000公斤,获得收益4万元。“我有1万多粉丝,还带动周围的群众加入到直播队伍当中来。”张建华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庙安镇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核心示范、全民参与等方式,建立万亩脆李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加强脆李新品种改良,持续扩大脆李产业发展规模,助力庙安经济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目前,庙安镇发展脆李2.35万余亩,年产量3500多万公斤,产值可达1.9亿元。
特色农产品,打通致富路。庙安脆李,便是宣汉县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结出的硕果。近年来,宣汉县聚焦农民增收这个根本,下好从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先手棋,稳住农旅融合底盘,大力发展牛、药、果、茶、菌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农业资源变成旅游资源,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支撑,助推宣汉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村容村貌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乡间道路交错纵横,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寓意深刻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在君塘镇湾桥村,这样的美丽景致随处可见。这是宣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直接呈现。
“现在,我们村不仅‘脏乱差’现象不见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道路通了,环境好了,我们生活得很开心。”湾桥村村民王显柱站在自家院子前喜笑颜开。
“荒山变金山、农区变景区、旧貌变新颜,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了。”提起村里的变化,湾桥村党支部书记符纯祥感慨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为了让宣汉县农村“颜值”“气质”比翼齐飞,近年来,宣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实行就地资源转化利用,农业展现新姿态、农村展现新面貌、农民展现新风采。
湾桥村不仅在美化村庄“面子”上下功夫,更在培育乡风文明“里子”上费心思。
“赋予祠堂文化新内涵,增加农村文化新活力。”在君塘镇湾桥村,一座百年古建筑成为当地的“镇村之宝”。
湾桥村党支部书记符纯祥指着一座焕然一新的古建筑告诉记者,“这座王氏宗祠,以前只是一处闲置古建筑,通过修缮,与村庄发展规划融为一体,注入文化内涵,和村里的古树、古桥、古道完美交融,成为一个饱含历史的‘原生态景区’。”
站在德文堂观望,正对面映入眼帘的是湾桥学坊、农民夜校和议事大厅,村里每周都在这里举行议事活动,是村里的活动中心和文化高地。
“将乡村与文化有机融合,我们深挖风土人情,嫁接传统文化,用文化创意锻造乡村灵魂。有了文化创意,乡村振兴不仅有了发展动力,也更有了灵魂与魅力。”宣汉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如今,宣汉县的广大乡村正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风景变“钱景”……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共同汇成了幸福的底色。
□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符艳 特约记者 王凌峰
来源: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