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3 16:5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本质上讲,我们确定的共同富裕目标不是简单延续传统文化丰衣足食理念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经典理论的“模板”,更不是西方福利国家的“翻版”,而是要通过制度机制的创新,规避福利国家“福利主义”陷阱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共同富裕政策体系。因此,在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注重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分析共同富裕的意义、目的,从历史沿革、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矛盾变化等方面系统思考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从“四个方面”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从根本上讲,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求解放、搞建设、促改革、谋复兴,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GDP总量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人均GDP由119元增长到80976元。快速的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日渐丰裕,但发展中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高质量的发展加以解决,这已然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策略。共同富裕的实现与社会主要矛盾解决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加速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应了人民的利益诉求从“单一”走向“多元”,“不平衡”则要求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整体”和“部分”的协调,“不充分”则强调发展既要强调“量的合理增长”,也注重“质的稳步提升”,通过高质量发展,使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路径。共同富裕强调是物质充裕、精神富足,它解决了物质、资源的“稀缺”问题和精神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而推动解决了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阶层差异等问题,使社会情绪更加积极向上,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质量,这就需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在国内高效实现。生产端,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中心。交换领域,随着区域一体化、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以及各地营商环境的改善等有利因素,产品的交易成本会持续下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会进一步提升。因此,分配和消费端能不能有效发力是影响国内大循环质量的关键。当前消费的多元化、差异化推动了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刺激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收入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全国有6亿人口的月均收入只有1000元,消费能力较低,这最终会影响到生产端,进而影响就业,造成循环无法畅通实现。所以,只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才能提升社会个体的收入水平,培育敢消费、愿消费的愿景,新发展格局才真正得以构建。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准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深刻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物质的支持,也需要精神的给养,共同富裕既可以解决“富口袋”,也可以解决“富脑袋”的问题,从而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若把物质和精神追求看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这两者的作用机理是有较大差异的。作为有机体的“人”对物质的追求呈现整体的周期性和个体的复杂性趋势,即:每个生命体对基本必须品的追求呈下降趋势,而需求的质量和复杂性逐渐增强,而这种现象呈现代际循环的特征。因此,从长远来看,与追求“物质”的动力相比,更持久、更稳定的力量源于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等精神力量。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里的“共同”是指人口数量、富裕的程度,并不是少数人理解的“同等”“平均”。一方面,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不是少数人的富裕”。通过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实现GDP总量与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使社会发展成果为全民所有、全民所享。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能搞同等富裕,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更不能采取杀富济贫、抽高补低、削峰填谷的方式。共同富裕道路上要通过制度建设防止“养懒人”的“破窗效应”,避免重蹈福利国家的覆辙,让社会个体深刻认识到“躺平”与自己不利、与国家民族无益,“躺赢”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把握好“先富”和“后富”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对“先富”和“后富”的理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程度上,“富”的物质“衡量物”在不断增加,精神境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内容上,“先富”不仅是“后富”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的示范;在手段上,“先富”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搭建平台、做慈善公益事业等方式带动“后富”,“后富”也要响应社会号召,主动奋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过程上,“先富”带动“后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因此,要坚持系统观点、问题导向、辩证思维,形成一种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先富”带“后富”的质效。
把握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实践中,如果一味追求公平,会降低社会的创新精神,最终可能导致发展停滞;如果一味追求效率,会加大社会贫富差距,进而危及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在实践中,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把经济总量做大,为公平分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每个人提供成就梦想的平台,以个人不懈奋斗获得社会认可,以共同参与迸发社会向前的动力,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统筹协调公平与效率,确保共同富裕不变质、不变味。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政策导向,重视策略和方法,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取得成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诸多制度优势中,党的领导制度居于统领地位。共同富裕的方向性需要党的领导核心“掌舵”,推进共同的决策需要发挥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决策优势“纠偏”,利益分配中的各种社会矛盾需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的优势进行调节。因此,在共同富裕中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增强党的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用好用活“新型举国体制”,进行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价值引领、典型示范、行为引导等方式将社会成员的态度、价值观和期望统一到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倡导的目标上来,组织凝聚群众、整合社会资源,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应对各种复杂的风险挑战,调整社会结构,解决主要矛盾,保证共同富裕的方向,使党始终成为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因此,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整体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覆盖的人口数量体现了共享发展成果的“量”非常大,物质与精神相互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明了共同富裕的“质”非常高。具体而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十四亿多人口共同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把“蛋糕”做大做强、切好分好,提升共建、共享水平。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区域一体化、构建统一大市场、城市群建设等为抓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确保经济处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夯实共同富裕的根基。要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农村人力资本的“选育留用”机制,让更多的青年愿意留在农村创业,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推进共同富裕,深化对外开放,在实现自身共同富裕的同时为人类进步发展作贡献。
激发社会个体的首创精神。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前提,激发社会个体的首创精神是关键。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无条件论”“机械决定论”。“无条件论”否认事物存在和发展是受条件制约的,不注重事务发展所需要的具体条件,一味强调主观意志、随心所欲。“机械决定论”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条件改变的积极作用,不善主动作为。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忽视所处时代的物质条件以及“人”的条件,不切实际地推动工作,但也不能事事充满畏难情绪,怨天尤人。要充分抓住机遇,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创新创造,变不利为有利,掌握历史主动权。
完善财富积累分配机制。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因此,完善财富积累分配的机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要重点围绕解决阶层固化、利益固化的倾向,反对“垄断”,深化改革以释放制度红利,降低相关领域的企业准入门槛,不断向竞争要效益、要活力。要加强对资本的监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让资本既能满足市场运行的需要,也能发挥好平台作用,为更多人积累储备财富的“第一桶金”提供支持。要健全税收征收的体制机制,用好遗产税、赠与税等税收手段,提升政府的调节能力和财富掌控能力,重点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实施“缓减免”等帮扶政策,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缴纳的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费用减免落实到位,同时要避免出现“一减了之”“一发了之”等效用不高的现象。要发挥初次分配的作用,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使中等收入群体达到预期的规模,并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层次、形式的慈善救助事业、公益事业,发展非营利社会组织,吸纳更多的群体参与其中,履行社会责任,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丁德光 作者系市委党校教务部主任、副教授
来源:bt365.me_bt365最快线路检测_365bet中文日报网